新闻资讯
财经资讯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财经资讯 >
李少君:A股温室难破 及时行乐静待发令枪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5-08-10

A股温室:有底有顶有政策

政策底清晰后,市场是一个有底有顶的政策“温室”。增量资金未来、股票供给待开,做空成本提高、融券自发收紧,杠杆下滑、成交缩量,差的不是钱,是信心和人气。在这样的市场中,多空的变化能够轻易改变这种弱平衡格局。

但是,在心理上的“底和顶”被打破之前,交易型投资者依然可以及时行“小”乐。在完成反复震荡筑底阶段后,市场即会突破温室,当然,我们需要聚集人气的发令枪。现阶段及时行小乐的安全边际较高,坐小望大,不失为可选之策:

一是政策底正在夯实。股灾的稳定措施仍在完善,除了维持股灾期间对于股指投机空单保证金比例的高要求、限制券商自营减持、禁止持股比例5%以上董监高减持、上市公司“五选一”等临时性措施,为了限制现货市场投机做空,沪深交易所将融券业务从T+0改为T+1,同时多家券商已经自行宣布暂停融券业务。这些措施进一步夯实了政策底部,同时向市场传达了政策层救市态度并没有发生转变的明确意图。

二是市场底逐渐清晰。市场的自发式去杠杆基本结束,两融余额从股灾开始持续下滑,到8月3日降至1.3万亿以下的5个月新低,8月4日重回1.3万亿上方。目前的融资余额处于今年3月初的水平,这一水平对应的成本点位在3300点附近,从时间上看3月份也是上半年牛市的起点。因此,融资盘上3300点之后的套牢盘压力已经大大减小了。

三是预计场外杠杆的收编工作可期。中证协发布的《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将于9月正式实施,场外证券资产融资业务被明确纳入监管备案范围,开正路、堵邪路的思路日趋明确。市场有消息称,8月份开始中证协将开始接受证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申请,这意味着外部系统接入证券公司将通过申请备案进行合法规范的可能性。评估认证申请的审批将成为场外配资转入场内的一道大坝,也便于结合市场资金情况适度其速度和规模。

“关注四小”:反弹时间窗较短

在确认短期安全垫后,我们依然要强调及时行“小”乐的“小”:

首先是时间窗口上的“小”。假设目前的资金供需格局不发生大的变动,反弹的时间窗口相对较短,市场尚不具备在短期内趋势性突破温室的条件。当前维持市场稳定仍是基调,而9月中旬联储议息会议是市场预期的大概率加息窗口,全球的风险偏好转变对于A股市场很可能产生一定溢出效应。因此,9月份以后的市场情绪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市场的稳定性仍待观察。

其次是反弹高度上的“小”。有了市场参与者默认的4500点心理顶部,市场短期在反弹高度上有了重要约束。更加重要的是,尽管股票供给端的限制客观上仍未解除,但股市下半年增量资金的顺周期性仍将在市场底部发令枪响之前,显得捉襟见肘。一是稳增长对于资金的需求在增加,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 与地方投融资基金,市场普遍预计规模将超过万亿,在高收益资产稀缺的市场中,一些专项基金参与的高质量PPP项目可能会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二是货币政策方面,“猪”周期挤窄了降息空间,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基调在操作上可能从价少、从量多。7月份CPI可能达到1.6%,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猪周期上行才走了4个月,后续压力犹存,而我们现在距离负利率已经不到两次降息的距离(假设每次下调0.25%)。

再次是成交量上的“小”。7月9日以来,个股平均涨幅已经超过40%,两市成交量相比股灾期间并没有出现显著回升,股灾前两周沪深日成交量均值约2万亿,股灾期间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当日成交量约为9300亿,反弹阶段两市日成交量平均1.2万亿,而过去的4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不足9000亿。同时,两市换手率从7月中旬开始也持续下滑,过去4个交易日均在6%以下。这反映了目前阶段投资者参与热情的下降和市场流动性的低迷。我们认为,成交量是目前判断市场反弹高度和持续性的一个关键观测指标,一旦成交量回升并保持在万亿以上,市场再次向上的基础和概率将大大提高。

最后,从资金流动来看,数据显示,市场整体依然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供给需求双弱,市场情绪持续降温。因此,市场从失血、输血到造血,亦是突破温室的必要基础。

如何布局:战术三宜三不宜

因此,及时行“小”乐的实际技术难度比较大。对应上面讲到的三个“小”,在战术上,节奏宜快不宜慢、仓位宜轻不宜重、风格宜小不宜大。但是坐小,不要忘记望大。当我们观测到具有发令枪迹象的事件发生、或行将发生时,望大就自然是不二之选了。坐小时,选时重于选股,战术进攻为基调;待到望大之日,选股重于选时,战略配置为准绳。

坐小,建议关注三条线,一是稳增长系列的城市管网建设、农田水利、环保排污治理、棚户改造、制造业升级等,二是有催化预期或即将落地的“小而美”的热点主题,如迪士尼、西藏、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网;;三是逐渐升温的国企改革。